近期,中广核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了核电站复杂流道仪表阀阀体。这是3D打印技术在我国核电领域的首个应用。该技术成熟后,意味着核电项目建造周期将大大缩小,且成本下降。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先进智造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均高度关注且极力推动发展的新型产业。其中,金属3D打印技术开发自80年代开始起步。国内,南风股份的技术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合作研发了重金属3D打印技术,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实验室成功做出了物理、化学性能皆优于锻件的核电重型装备的金属构件缩比件。
在2015年12月25日,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与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核电装备3D增材打印技术研发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启“金属3D打印应用于核电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旨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3D增材打印技术,制造ACP100多功能模块式小型堆压力容器和主蒸汽超级管道等核电站关键设备,以此来大大提高设备制造周期和降低设备造价。在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经实现了3D打印CAP1400自主化燃料原型组件下管座。
近日成功试制的核电站复杂流道仪表阀阀体,采用SLM技术,利用激光逐层扫描固化金属粉末,逐步堆叠出阀体外形及复杂的内部流道,一次成型。阀体长140毫米,宽76毫米,高56毫米,材料为核电常用材料Z2CND17-12(316L不锈钢)。据悉已确认该阀体材料化学成分和基础力学性能满足国际核电标准RCC-M的要求,是一个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本次阀体的成功试制,不仅实现了金属3D打印制造部件在核电领域应用“零”的突破,同时为中广核后续建立核电金属3D打印联合研发中心奠定基础,并树立核电金属3D打印应用的标杆,引领我国核电产业发展。
- 关键词:仪器仪表 测试测量 3D打印技术
- 浏览量:982
- 编辑:五五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
温度仪表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行业动态|2025-07-24
-
仪器仪表行业专利频出,创新活力强劲行业动态|2025-07-24
-
青岛崂山区:构建仪器仪表全链条生态 迈向产业集群创新高地行业动态|2025-07-22
-
填补多项仪器仪表产业领域空白,她的创新底气何在?行业动态|2025-07-22
-
国产化替代加速,济南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强势突围行业动态|2025-07-22
-
鑫泰仪器:热成像技术的创新先锋,多场景应用的理想伙伴行业动态|2025-07-23
-
解决充电宝隐患,全靠这些测试仪器“把关”行业动态|2025-07-18
-
上半年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行业动态|2025-07-17
-
毫厘之间显匠心 ! 仪器仪表制造赛项选拔赛收官行业动态|2025-07-17
-
研发大楼启用,携手二期厂房共擎“深化智造、技术引领”战略行业动态|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