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为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普遍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股市,多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票纷纷上涨,从市场到资本,目前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已开始爆发,根据麦肯锡预测,长期来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120万亿级别,是一个崭新且空间庞大的蓝海市场。据艾瑞咨询预测,2021年到2025年国内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2025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千亿。
多家证券公司研报认为,传感器是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价值量或仅次于关节模组。传感器市场高增长率表明机器人对于传感器有强烈需求——在近期暴涨的股票中,既有多只来自传感器产业链的股票。
此外,国产机器人企业更倾向于打造可控的全产业链,将对国产传感器、减速器等上下游有旺盛的需求,这是国产高端传感器的时代机遇。
分析称,我国传感器领域中,规模效应更强的领域,或率先实现国产替代。中国消费类电子的传感器,由于市场的拉动,近十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工业领域,部分低端领域已有成功案例,但高端产品目前卡脖子情况仍较为严重,国产替代之路任重道远。未来人形机器人如果能够达到消费品级别的体量,可能推动细分板块的国产替代加速。
在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中,或将会带动新型柔性传感器加速落地。详细分析见下文。
把握时代机遇!布局人形机器人相关传感器领域,有望扩大高端传感器国产率
传感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产业链条较长、产品种类众多,各类产品国产替代进程各不相同。规模效应更强的领域,更容易率先进行国产替代。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的新机会。人形机器人需要用到多种传感器,包括力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编码器、温度传感器、六力传感器和惯导传感器等。其中,惯导传感器(IMU)是实现人形机器人姿态控制的核心,六力传感器是力控、摆动稳定控制的核心,可精准测量随机变化的力。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扩张,有望带动传感器行业进一步扩容。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超万亿,我国高端传感器仍处于起步阶段。传感器行业龙头以海外公司为主,如安森美、基恩士、应美盛等,这类公司在其细分传感器赛道收入规模高、市占率高。我国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成长空间大。
应美盛:时代机遇助力高速扩张。应美盛是MEMS惯导传感器的行业龙头。应美盛在2011年至2016年间经历了高速扩张阶段,营业收入CAGR高达33.69%。应美盛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把握住了2007以来手机行业爆发性增长的动向,果断切割了2010年之前主要的为任天堂等游戏机厂商提供惯导传感器的业务转而为主要手机厂商苹果和三星等提供手机用MEMS惯导传感器,充分享受了时代红利。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高技术传感器领域,顺应行业浪潮打破海外龙头垄断。我国传感器相关企业与海外龙头相比普遍规模偏小,但仍然涌现出来一批如芯动联科、汉威科技等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传感器企业。同时这些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相关传感器领域,把握时代机遇,有望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扩大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
▲来源:广发证券
视觉与力控传感器:机器人感知应用需求最多
传感器是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价值量或仅次于关节模组。根据YOLE数据,2015-2021年无人机及机器人传感器市场从3.51亿美元增长至7.0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2.4%,其中光学传感器占比达74%。
传感器市场高增长率表明机器人对于传感器有强烈需求。机器人传感器可以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其中内部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机器人自身状态,以实现独立行走、动态平衡、一般肢体动作等;外部传感器模仿人类感官,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接近觉等传感器。
通常来说,关节模组是人形机器人价值量占比最高的环节,占比一般在40%以上,我们通过梳理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的可能应用位置与数量,推测人形机器人传感器价值量占比或仅次于关节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