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2月21日电(万博雯)12月20日,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承办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4年度会议在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汇集多方智慧,为协同推进智能制造领域国际标准化进程建言献策,也为中国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技术变革与经济高质量跃迁擘画蓝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郭晨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专家委作为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高水平智库,要发挥好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将国家发展需求与企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强核心标准创新能力并着力培养新一代标准化人才,为加速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研制提供智力支撑。
图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郭晨光致辞
据悉,当前我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 72 家,占全球 42%。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范前进轨道提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建议,通过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国际战略合作等,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国际化进程、提升智能制造国际影响力、建设全球智能制造生态。
图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致辞
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介绍,中国专家委于2021年由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批复成立,旨在凝聚国内外标准化资源,强化各单位沟通协调机制。目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下,我国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图为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致辞
仪综所副主任、委员会执行秘书丁露汇报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IEC/SyC SM)的工作进展,并介绍中国专家委的主要职责和本年度成果。她提出未来将加强与相关标委会、技术组织的沟通合作,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研制。
图为仪综所副主任、委员会执行秘书丁露汇报工作
会议现场发布了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合作倡议,举行了国家标准《企业智能制造效能评测方法》制定启动活动,该标准的制定将指导企业科学评测智能制造实施效益和制造能力提升效果,以期为世界贡献智能制造领域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图为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合作倡议发布仪式
此外,来自中国、德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家的六名专家与企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发表了主旨演讲,围绕行业与技术标准制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数字化转型探索等方面进行报告与论述,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为制造业如何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人工智能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人工智能以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为主要驱动模式,如通过算法解析数据并利用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深度学习和训练等。未来人工智能向更高阶迈进需发展多模态信息感知、技能大模型、智能成长发育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具身智能或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升级革新的关键方式。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介绍,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指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如机器人这样的物理实体中,从环境中学习并动态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未来发展具身智能需要实现异构系统的语义交互、智能体的通用操作系统、支持现场学习边缘算力等技术。可见,人工智能向新发展需要完成从感知到认知的转变,不断拓展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