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底,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加速“起飞”。12月2日,人形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MagicLab)发布视频公布产品进展——人形机器人MagicBot已进驻工厂产线,进行多项作业训练。仅相隔半月,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成都市首个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身高165cm的“天行者1号”可以轻松完成自主行走等动作展示……
首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亮相 图据成都科技
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涌入公众视野。摆脱了“机械手臂”印象的人形机器人,到底进化到了怎样的阶段?从各研发机构公布的视频看,人形机器人大都有着与人类相似的外形和身高,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以平稳、流畅的步伐直膝自如行走,还能发挥双手搬运、灵巧操作工具等稳定运动能力进厂“拧螺丝”。
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不断突破层面。近期,比亚迪、华为、小鹏、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开始布局或更新人形机器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均相继出台相关机器人产业政策。
在各地的积极布局中,成都被业界称为“跑步入局”,启动运行机器人创新中心、组建了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专注人形机器人“大脑”研发等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向着全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示范应用新高地吹响冲锋号。那么,加速“进化”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多久?下一步又该如何打通商业化“最后一公里”?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
1、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提到人形机器人,你会有什么印象或想象?是电影《终结者》中的“T-800”,还是《银翼杀手2049》中的“复制人”?2024年,这一想象空间在不断被打开。
本月初,在魔法原子公布的一段视频中,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MagicBot已经进驻工厂生产线进行作业训练,该公司计划明年一季度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MagicBot,同步小规模量产,并在工业、商业服务等场景落地应用。
相隔半个月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在社交平台宣布,公司已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而在Cyan青心意创正式发布的独立自研通用人形机器人动态视频中,Orca Ⅰ不仅像人一样可以直膝行走,能根据内容自主匹配情绪输出,还能精准操作咖啡机,冲泡咖啡,双臂动作丝滑流畅。
最近的热点来自于成都。在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发布迎来争先突破。
10月2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贡嘎一号”,这款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自重仅25公斤,创造了行业内的多个纪录。
12月16日,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线上发布了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天行者一号,这个身高165cm、重约50kg的“大家伙”,能够轻松完成自主行走等动作展示,这也是四川首台全尺寸、直立行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值得一提的是,“天行者一号”采用了全自主研发的高紧凑一体化关节及高鲁棒性运动控制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地形和环境,后续将将陆续“入职”多家柔性产品制造企业,发挥双手搬运、灵巧操作工具、自主行走等稳定运动能力。
“天行者一号”人形机器人亮相
事实上,如果将时间和空间的坐标拉远,不难发现,人形机器人赛道在今年异常火热: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今年聚焦汽车、消费电子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已进入多家车厂实训;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实现了完全仿人的自然行走;优理奇机器人正在酝酿“进家”计划;波士顿动力的新版Atlas机器人实现了在工厂的不同储物柜之间灵活搬动零件;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计划2025年开始量产……
如果把人形机器人行业比喻成一场马拉松,当前几乎都处在前1000米的起跑阶段,正迎来抢滩布局的关键窗口期。
2、千亿级产业竞速,成都“跑步”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