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4年岁末之际,越疆科技登陆港股,成为“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一年前,深圳的另一家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登陆港股,缔造“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这一年,在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等概念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进入奇点时刻。一方面,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展示出应用潜能。
另一方面,从优必选到越疆科技,深圳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增长新中心,在技术突破与创新中迎来机遇,赋能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风向标。
Walker S Lite成为极氪5G智慧工厂第一位人形机器人“员工”。(受访企业供图)
实用性越来越高
2024年,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不断更新迭代,“实用性”成为更高追求。
今年年初,机器人CL-1“大显身手”的视频走红后,逐际动力进行了新的突破,推出了“升级版”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2,新增腰部自由度,能够更好地调整重心、运动姿态更协调,提升全身的平衡能力。而灵活的关节和强大的平衡系统,可以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逐际动力首席运营官张力介绍:“别说爬楼梯、跑步,装配了灵巧手的CL-2已经能够连续大负载搬运,踹不倒,具备极高稳定性。”
CL-1小跑进入模拟仓库,在货架前平缓减速。
星尘智能展出的新一代AI机器人助理Astribot S1,拥有“强大的大脑”,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不在话下。定位为助理的Astribot S1不仅多才多艺,还能通过学习持续进化,不断提升智能化能力。
智平方的全新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 Bot 1S,由智平方自研的通用具身智能系统AI2R Brain驱动,能在高度灵活、柔性、多样的场景中精准感知世界,不管是搬运物料,还是制作咖啡,都可以快速从工业场景自由切换到生活场景,高效完成任务。
CL-2、Astribot S1、Alpha Bot 1S有一个共同的“户籍”,均来自深圳。从数年前的走路、爬楼梯、耍太极,到今年的物料搬运、咖啡制作等场景的增加,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深圳人形机器人的数量正在增加,实用性也不断提高,业界正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朝着“进入千家万户”的愿景前进。
商业化场景越来越普遍
2024年,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商业化,“打工”成为贯穿产业全年度进度关键词。
12月7日,极氪智慧工厂迎来了第40万辆汽车下线,正在极氪智慧工厂实训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Walker S1化身极氪智慧工厂的“质检员”,亲自上车体验了极氪MIX的欢聚对坐、灵动中岛、智能语音助理Eva等最新智能黑科技。这一梦幻互动,展现的是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深度融合的美好未来。
喜提新“员工”的还有比亚迪。11月,在“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比亚迪汽车长沙工业园,Walker S1与无人车协同作业,实现从分拣、搬运到配送的室内外一体化的全自动流程,打通了物流最后10米,实现了真无人物流。
优必选创始人周剑介绍,优必选是全球唯一一家与多家车企宣布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Walker S系列也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优必选已经相继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等汽车企业,以及3C企业富士康、物流企业顺丰等达成合作,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
这头Walker S1在分拣、搬运,远在万里之外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也同步开启了工厂“打工”之旅,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可模仿人类操作,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特斯拉表示,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届时将有超过1000个擎天柱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一旦其实用性得到验证,公司将开始销售该机器人,每台擎天柱的价格预计在2000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