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广东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一时代之问,广东的回答铿锵有力: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回首过往,广东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成绩斐然,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多维度实现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由“大”至“强”,广东,很有底气。
战略科技力量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源头自有活水来。广东全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我们(广州实验室)研发出来的药物、技术和器械,一定要做到将科研成果向产品应用进行推广,将先进技术向基层推广,普惠广大人民群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这样说。
广州实验室建立以“双转化 双推广”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通过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化,形成可向市场、基层推广的诊治防技术和产品。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超快速qPCR扩增仪、普罗仙安(甲苯磺酰胺注射液)、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等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涌现。
广东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以省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为支撑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目前,在粤布局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初步形成以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领域为主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此外,广东大力提升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广州实验室团队研发的超快速qPCR扩增仪,达国际领先水平 (资料图)
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在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坚上,广东的战略布局成效显著。
“广东强芯”“璀璨行动”等重大工程稳步推进,针对重点产业链的短板与长板精准发力,使得产业技术自主可控进程加速。鲲鹏、鸿蒙自主生态的规模化应用,以及国产EDA软件、集成电路检测设备的阶段性成果,彰显了广东在关键技术领域从追赶到突破的蜕变。
同时,工业软件在龙头企业的试点应用和软件企业的大量落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筑牢根基。首台G4.5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机成套装备样机的成功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全面实施,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布局量子科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前沿领域,不仅助力“根技术”突破,更在国际科研舞台上崭露头角,多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及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便是有力证明。
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产业争先
在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上,广东展现出了清晰的战略思路。
传统产业升级进程中,数字化“链式改造”经验在全国推广,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广东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绩卓著。AI芯片、底层框架等标志性成果频出,助力广东人工智能产业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连续七年支撑产业规模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