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方案 » 前沿科技 » 正文

复旦大学开发多方向应变传感器,可实现面部表情识别和人机交互


  来源: DeepTech 时间:2024-12-30 编辑:清风
分享到: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精确地了解人体器官(如心脏、皮肤等)的生物力学特性,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术后监控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传统的金属应变片虽然应用广泛,但其灵敏度通常较低,不能精确捕捉到软组织表面微小的应变变化,在生物力学监测中有较大局限性。


此外,多数应变片通常只能在单一方向上检测应变,这限制了其在多方向动态环境下的应用。例如,心脏等器官在跳动时不仅存在复杂的形变,还涉及到不同方向的应变变化,这使得传统的应变片难以满足监测需求。


基于此,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宋恩名课题组意识到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可植入/可穿戴的生物兼容性应变贴片,以便既能提升灵敏度、又能在多方向乃至全轴向上实现高精度的应变检测,最终面向脑心血管疾病监测与病理定向。


图 | 宋恩名(来源:DeepTech)


超薄单晶硅材料因其高灵敏度和优异的机械性能成为了理想的选择。因此这项研究旨在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提升生物力学监测设备的灵敏度,以便能够检测到更加微小的应变变化;


‍提供多方向的应变检测能力,能够在动态的软组织上进行精确的应变监测,尤其是对脑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病理进行定向与定位;


解决传统应变片在生物相容性和动态操作稳定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可植入、稳定运行且可降解的方案,从而避免患者术后二次手术的风险。


通过多学科交叉与各方的协同合作,宋恩名与来自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们通力合作,开发出一种多方向应变传感器,用于监测软组织生物力学。


借此展示了一种可植入和可穿戴的应变片设备,其结合了多个超薄单晶硅传感器,能够用于动态地监测生物组织表面的多方向应变分布。


器件满足了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的重要需求,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能用于从心脏脉搏监测到面部表情识别,再到眼内压评估等多种场景。


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设备能够在体内评估心脏疾病并准确定位病理方向,具有集成到全降解植入物中的潜力。


(来源:Science Advances)


这一成果主要基于超薄单晶硅纳米薄膜的全向应变传感器,在未来的潜在应用包括:


1、医疗领域的软组织生物力学监测:可用于实时监测心脏、眼角膜等组织的动态力学变化,帮助诊断和跟踪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青光眼等病症。


2、可穿戴设备:能够集成到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用于监测人体运动和健康状况,如心跳、血压等,提供便捷的日常健康管理。


3、植入式生物电子设备:由于其生物兼容性和可降解性,传感器可作为长期植入装置,避免二次手术,应用于术后恢复监测和疾病预防。


4、面部表情识别和人机交互:该设备能够检测面部肌肉的微小运动,可应用于表情识别、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系统中。


日前,相关论文以《基于超薄晶体硅的全向应变计,用于可植入/可穿戴软组织生物力学的表征》(Ultrathin crystalline silicon–based omnidirectional strain gauges for implantable/wearable characterization of soft tissue biomechanics)为题发在 Science Advances[1]。


Bofan Hu 是第一作者,宋恩名担任通讯作者。


图 | 相关论文(来源:Science Advances)


下一步课题组计划将应变传感器阵列化,以覆盖更大范围的软组织,实现多点高精度的应变分布检测。


关键词:复旦大学 多方向应变 传感器    浏览量:11648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技术方案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