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向“新”向“绿”、亮点纷呈。来看工业成绩单↓↓↓
超过414万个,这是我国5G基站的数量,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9个,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间5G建设发展目标;
超过603万家,这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总量,其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企业占比达到8.55%,与2023年底相比增长6.35%;
首次达产量1000万辆,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高度,今年“新三样”产品产量将再创新高;
30亿元,这是今年人形机器人预计的市场规模;
9700亿元,这是今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
一个个不断攀升的数字,拓展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不仅有亮眼的数据,还有一项项中国首个、世界第一不断涌现。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入列;全球首套5G及6G天地一体网络低轨试验卫星发射入轨;全球单机容量最大、达到18兆瓦的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创新引领下,大国之基不断夯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 副院长 刘文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队,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爬坡过坎
细数工业经济的这一年
这一年的成绩单足够亮眼,但来之不易。
根据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
上半年呈现出我国工业生产速度放缓现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均在1%以下;
进入9月份,增速开始显著提升,同比增加值达5%以上,环比也呈现增长态势;
进入11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9%和9.3%,对工业生产形成了有力支撑。
这样的爬坡过坎、厚积薄发中,有哪些政策包的支撑?
这是今年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趋势变化,从年初开始,一直在收缩区间徘徊,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协同发力,指数逐渐回升至扩张区间。从1月份的49.2%,到10月份达到了50.1%,11月份,进一步上升至50.3%。
1月,我国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为今年的新动能培育打下基础。
2月,《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
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开始加快部署。
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我国工业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例,年初开始,PMI指数一直在收缩区间徘徊。为了不断提振工业经济、改善企业预期,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开始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