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油气管道内检测是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各个管道工况千差万别,口径、温度、压力、输送介质等方面的诸多不同,造就管道特点的多样化。我国数十万公里长的油气管道中,因建成时间久远、地理环境限制等原因,有近1/3的管道无法实施内检测,安全隐患很大。此前复杂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设备被国外垄断,是典型的“卡脖子”问题。
瞄准国内复杂油气管道内检测不敢检、不能检问题,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仪表院)成功解决了复杂油气管道内检测的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化替代。
据介绍,沈阳仪表院开展的“面向复杂管道的自适应多传感智能内检测仪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凭借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显著应用成效,荣获2023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款762毫米口径管道内检测器,达到当前国际最高水平的40%最大变形量,可在4种口径管道内检测中大展身手。管道内检测的核心要义是事前预防、提前维护,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传感器核心研发的“国家队”和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沈阳仪表院责无旁贷迎战复杂油气管道内检测不敢检、不能检难题,从2018年研制出第一款原理样机至今,沈阳仪表院管道内检测创新团队在机械结构柔性化设计、磁电复合异构场传感器研制、多传感数据融合与模式识别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创新,使内检测器具备了高精度、高智能、高环境适应性的特质,可以适应复杂管道的多样化工况。截至目前,这款内检测器已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中运行、检测里程达到5万公里,守护着国家能源运输安全。
沈阳仪表院的内检测器集成了磁、电涡流、角位移、陀螺仪、温度、压力、震动、过载保护等15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360度贴合在管道内壁上运行,进行全方位智能检测。
高环境适应性是这款内检测器的最大特点之一。油气复杂管道内检测对仪器有着较大的变形要求,否则在遇到凹陷等状况下会出现卡堵等风险。国机传感研制的内检测器在机械结构方面达到了40%最大变形量,即便遇到一些较大的凹陷、凸起也会顺利检测、完成作业。产品实现了谱系化发展,可以对从直径159毫米到1422毫米的36种口径管道进行检测,这是企业的独门绝技。2025年一季度已签订了3000余万元订单,全年有望完成1亿元以上的产值。
内检测器在高精度、高智能、高环境适应性等主要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但可以完成油气复杂管道的内检测,还可以凭借先进技术,拓展更多应用领域。内检测器拥有的低压运行能力,可以实现对城市燃气管道的内检测。应用场景的增加,将助力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眼下,我国复杂管道内检测智能化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自主创新之路,但技术红利期并不会很长,必须在技术迭代和产业化上全力以赴。
国机传感拥有一支平均年龄33岁、7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下一步将聚焦PE、PVC管道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出更多种可用于非金属管道内检测的传感器,实现非金属管道智能无损检测技术新突破,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上再建新功。
转自:辽望·辽宁日报
记者 : 孔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