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聚焦 » 热点头条 » 正文

科学仪器赛道股走出独立行情!基金密集调研


  来源: 券商中国 时间:2025-04-15 编辑:清风
分享到:



公募在科学仪器赛道的仓位布局,已经显著对冲和增厚4月7日以来的基金业绩。


科学仪器赛道股几乎一枝独秀的独立行情,让重仓该赛道的基金经理依靠国产替代逻辑,有效地对冲了出海逻辑品种的股价回撤和净值波动风险,甚至在波动中强劲创出年内新高的科学仪器赛道股,也显著增厚了相关基金产品的净值。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和4月初的基金调研中,公募扎堆调研访问科学仪器赛道股成为一个热门现象,甚至有科学仪器公司单月接待三波机构调研。平安优势领航基金经理黄维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科学仪器赛道在中国市场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且面临着多重利好因素,首先,我国对于科学仪器自主可控的需求非常强烈;其次,虽然目前国内相关上市企业体量较小,但随着技术和品牌积累,商业模式能够形成正向循环,它的护城河是可以越来越深,这使得科学仪器的赛道空间潜力非常巨大。


市场波动反刺激独立行情,科学仪器逆市增厚公募业绩


截至目前,科学仪器赛道股已整体上为基金经理收复了4月7日市场波动后的股价损失,甚至实现大幅度上涨的独立行情。


4月7日,公募在科学仪器赛道的重仓股聚光科技收盘后仍然收涨超2%,此后更是进一步加速上涨,这使得聚光科技在4月7日到4月11日这五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超过47%。此外,鑫元基金公司独门重仓的皖仪科技自4月7日以来也完全抹平损失,并在收复失地后“超额”完成超过17%的正收益、此外,鹏华基金、广发基金重仓的海尔生物以及禾信仪器、东方中科、赛分科技等也大多顺势几乎抹平4月7日以来的股价损失。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科学仪器最近几个月持续受到基金经理的紧密关注,以公募持仓最密集的聚光科技为例,截至2024年12月30日,诺安基金、国联基金、汇添富基金、交银基金、恒越基金等公募大量买入该股。其中,诺安基金公司更是出动旗下多只偏股型基金产品批量持仓,明星基金大佬、诺安基金副总经理杨谷管理的诺安进取回报基金将聚光科技列为第六大重仓股,另一基金经理吴博俊管理的诺安优势行业基金同样将聚光科技纳入前十大核心股票池。


基金经理持续跟踪覆盖的聚光科技,为国产色谱分析仪的主要参与者,早在2021年即有明星科技基金经理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强调对科学仪器赛道长期趋势的看好,此种科学仪器在智慧实验室、制药、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多个下游领域均有较大的应用空间,该只基金重仓股的强势甚至已可从美股两大竞争对手的股价萎靡中得到验证, 赛默飞、安捷伦等美股科学仪器上市公司最近一个月持续走跌,而聚光科技则呈现出惊人的强势,4月7日以来的外部因素则加速了公募资金向该赛道仓位的移动,从而进一步刺激机构资金强化认知国产科学仪器赛道的巨大空间,从而利用市场弱势行情中实现对聚光科技的价值发现。


基金扎堆调研科学仪器,替代催生业绩放量成重点


虽然由于公募基金截至今年3月末的季度持仓尚未披露,但在今年2月、3月和4月的基金调研中,科学仪器赛道成为一个热门方向,这预示着公募在新季报持仓中可能会体现出更多的仓位。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虽然根据截至去年末的定期报告,平安基金、易方达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公募旗下的产品,尚未将科学仪器赛道龙头股聚光科技纳入股票池,但这四家公募基金却在今年2月底集体调研聚光科技。在调研过程中,公募基金调研询问的一个问题是“最近美国商务部发起两款新的仪器的出口管制对国产仪器以及公司方面有什么影响?”,聚光科技在回答基金公司人士提问时称,国家层面上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扶持政策肯定会进一步加强;国内有实力的厂商也开始寻找替代方案的沟通以及计划。从大环境而言,国内整个市场面向国产仪器是很友好的,整个国内的推进速度比较快。对上市公司而言,聚光科技同时拥有两款仪器及技术平台,也在积极与国内高端的科研客户对接洽谈,这对于公司这两款产品继续扩展市场非常有好处,也会积极抓住相关的机遇。


在基金经理关注的科学仪器产生的下游客户与收入来源时,聚光科技披露,公司在一些新工业、新兴行业的布局,比如半导体、材料、医药等也是企业端客户较多。另外,目前高校研究所以及政府研究机构,对科学仪器的采购市场需求也在逐步增长,也会对企业端客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同时,聚光科技上市公司的明星业务就是旗下的科学仪器等,因为营收和利润都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关键词:科学仪器    浏览量:304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让制造业不缺测试测量工程师

最新发布
行业动态
行业聚焦
国际资讯
仪商专题
按分类浏览
Copyright © 2023- 8617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州德禄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电话:020-34224268 传真: 020-34113782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33号

粤ICP备16022018号-3